第 7 部分(1 / 1)

此时的宋美龄同样激动不巳,眼角甚至渗出几星泪花。她也坐到了沙发上,久久地疑视着有些失态的丈夫。她当然清楚美国对日作战对蒋介石意味着什么,对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又意味着什么。

她更了解自全面抗战以来在公开场合露面时丈夫为什么放弃了喜欢的中式长衫而总是全身戎装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而只有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官邸中,把自己独自关在浴室中时,才会经常发出象受到重创的猛虎一样的长声啸吼。

中国远征军 第一节(2)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政府向美国多次求援,一直遭到美国政府的冷淡拒绝,这使蒋介石心中十分不快。最让人气恼的是美国政府还向日本出口钢铁、汽油、橡胶等军需物资。

珍珠港事件发生,日本公开向美国宣战,必然将美国推向中国一方,美国与中国也将成为一条战壕中的战友,中国不再孤军作战,这是令蒋介石高兴的一个方面。此外,美国、英国在经济、军事上均超过日本,有美英参与抗日行列,这样,中国战场成了国际反法西斯战场的一部分,由此可以从“租借法案”物资中,分配到更多的战略物资。如此,怎能不让蒋介石激动!

美日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重庆街头,激起了不同的反映。

军事委员会与国民政府各个机关的官员们很快意识到战局将会有大的改变,一直压抑的气氛也轻松起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毫无疑问已经将美国牛仔激怒,对日宣战几乎是必然的了,这样一来,日本的大部分兵力将被美国吸引过去,而美国也不得不支持中国——中国将不再孤立了。

然而,街头四处叫着“号外”的报童带给普通百姓的是更多的惶惶不安:小日本居然打美国了!小小的日本居然打到了美国人头上,还有哪个国家不敢打强烈的威胁感让普通的民众胆寒,更加担心起抗日的战况来,紧张的空气在重庆城里四处弥漫。

次日天色微明,蒋介石与宋美龄双双伫立于耶稣像前虔诚祷告一番后,随即飞车下山,在上清寺德安里101号的“尧庐”官邸召集文臣武将举行国民党中央常委特别会议,研讨对策。

12月9日,中国政府以林森主席的名义发发布文告,正式对日宣战。

紧接着,蒋介石采取了一连串积极的行动,促成中、美、英、苏各国对德、意、日的联合作战。

重庆街头又立即喧嚷起来,市民们的恐慌立即被政府的坚定态度所驱散。报童在街上飞跑,叫卖号外,人们从屋子里潮水般地涌出来争相购买报纸。急于了解时局的市民拥挤在街道上,喧闹声音盖过了车辆的嘈杂声。一时间,各种议论漫天飞,悲观的,乐观的,冷静的,狂热的……陪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激动中。

蒋介石积极致电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建议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主动协调各国作战。

大洋彼岸的罗斯福忙得焦头烂额,一塌糊涂,无法抽空来中国重庆开会,他分别回电给驻华大使高斯和蒋介石,同意建议,并申明因为中国战场是东南亚主战场,请蒋介石主持召开这次联合军事会议,由高斯代表他参加会议。

苏联方面斯大林以对德战事紧迫为理由婉转表示拒绝出席会议。

英国人老谋深算,不置可否。

日本人决没有耐心去等待对手的反应,对英国人暧昧的态度予以了非常干脆的回应。

在偷袭珍珠港当天,日本同时对关岛、威克岛、吉尔勃特群岛、香港和马来西亚发动了疯狂而凌厉的进攻,打得各地英美守军无法招架,溃的溃,降的降,一败涂地。12月10日关岛陷落,22日威克岛被占。25日香港英军投降,23日吕宋大部沦陷,美军退守巴丹半岛,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1个多小时前,日军统美支队已在马来亚哥达巴鲁登陆成功,9日英国主力舰“威尔士亲王号”“却敌号”在关岛以东海面双双被日机炸沉,英军士气大挫,18日槟榔屿弃守,马来亚和新加坡行将不保。与此同时,日军第15军于8日入侵泰国,陈兵泰缅边境,大举空袭缅甸,积极准备入缅。txt电子

中国远征军 第一节(3)

接着,日军于1942年初对缅甸、印尼、婆罗州、新几内亚群岛展开第二波全面进攻。从西南太平洋、大洋州直到中南半岛,都遭到日本侵略军铁蹄蹂躏,大地在燃烧,人民在悲嚎!

英国人大挫锐气的局势更让中国政府倒吸一口凉气:保持滇缅公路的畅通迫在眉睫——中国购置武器装备和取得国际社会军事、经济援助的三道桥梁是缅甸、远东和香港,但日军已经封锁了海上通道和大部分陆上交通,由于空运费用昂贵、运量小,中国大量物资补给就主要依赖缅甸这一条关系中国生死攸关的补给线了。

在仰光的车站港口,堆积着中国向西方国家购买的大量战争物资,一旦落入日军之手,将给中国抗战造成极为重大的恶果。

事实上,中国统帅部早在12月9日就向英方提出愿向英方派8万精兵入缅助战。

根据1940年春中国印缅马军事考察团同英国远东总司令空军上将罗伯特。布鲁克-波伯姆爵士和缅甸英军司令马克里德中将达成《中英共同保卫缅甸》的协议规定:一旦发生战事,中国将派军队进入缅甸,同英军一道保卫缅甸和滇缅公路安全。

中事委员会未雨绸缪,很早就开始了入缅作战的准备。在贵州的第5军、第6军已经调至云南昆明一带防务,还新组建了第66军,以备将来先行入缅,昆明也设立了以军令部次长林蔚将军挂帅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积极筹划入缅和负责协调中、英作战等事宜。

英国人却有自己的盘算和顾虑。面对中国提出的作战计划,大英帝国的回应却是——阻挠中队入缅作战。

局势的发展却再容不得有一丝的犹豫,中国不能坐等。

临近1942年新年了。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如蒋介石所愿,在重庆黄山“云岫楼”举行。美国代表勃兰特和马格鲁两位将军出席了会议,英国代表则是在英国殖民地印度担任全军总司令的韦维尔勋爵,此后不久,他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头衔:英美荷澳远东战线最高司令官。

韦维尔上将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职业军人,他身材魁梧,性格倔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一只左眼,因此当他跟别人会面时,常常用剩下的那只右眼瞪着对方,使人感到他像一头随时都会发怒的独眼公牛。

韦维尔上将飞抵重庆白市驿机场时,带来20几名衣饰鲜亮、趾高气扬的军事助手和参谋。这

些狂傲的大不列颠军官从走下飞机的第一刻起,就以一种西方人的优越感俯视前来欢迎他们的中国主人,并且公开把中国的委员长称做“酋长”,那意思是中国人还都是原始的部落民。

在乘车去市内下榻宾馆的路上,展示在他们视野之中的中国战时首都也的确难以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印像。在韦维尔等人看来,所谓战时世界“四大名都”之一的重庆巳经不能称为城市,而是一大片丑陋得难以名状的废墟。

不少大公司只剩下一个弹痕累累的门廊。一个国家的首都最起码的繁华与热闹景象在这里根本就难以见到。大街上到处都是难民、乞丐和伤兵。医院人满为患,饥饿笼罩城市。为了躲避日本人轰炸,几年来人们干脆把每一幢建筑物都抹上泥灰,把玻璃涂黑。入夜,全城几乎见不到灯火,连环绕城市半岛的长江和嘉陵江也死气沉沉,凝固在无底的黑暗中。

蒋介石的黄山官邸位于长江南岸,距市区20几公里。这是一座向阳的山坡,视野开阔,草木葱茏,站在观景台上可以鸟瞰重庆市区和两条夹峙在山谷里的弯弯河流。抗战期间,委员长一般都在这里会见来访的外政要人。。 最好的网

中国远征军 第一节(4)

蒋介石真诚地欢迎并宴请远道而来的英国客人。他身着戎装,满脸微笑,亲自在别墅庭院的大门口欢迎贵宾到来。美丽优雅的宋美龄则亲自为丈夫充任翻译。

中队参谋总长何应钦、美国陆军航空司令勃里特同蒋介石、韦维尔一道开始了会议。

蒋介石显然对即将开始的双方会谈持乐观态度,素日严肃刻板的脸上一反常态的笑容可掬。

结果并不象他所希望的那样,会议一开始,三国的“同盟关系”就出现了裂缝。

注重实际利益的美国人基本上支持中国的意见,没有异议。但是英国人却心存芥蒂。高傲的英格兰绅士决不会愿意让其他人染指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英国人从来没有忘记中国在历史上与缅甸曾保持过的那种宗藩关系——即使将缅甸丢给日本人,将来打完仗还能收复,可是如果中国人赖在那里不走,岂不是给大英帝国造成一个难以解决的隐患吗

因此,韦维尔蛮横地拒绝讨论一项全面的计划,只同意研究加强缅甸防御问题。而且不顾起码的外交礼仪,会议刚刚开始,便趾高气扬的当面对中国的最高统帅宣读了一份态度强硬的备忘录,要求中国将囤集在仰光的租借物资,部分地转入缅甸防务,规定入缅中队必须由英国人指挥。

主人被客人来了一个下马威,原本还算轻松的会议气氛一下显得十分尴尬。

蒋介石听得怒火如焚。

中国全面抗战以来,英国人为了缓和与日本的矛盾,使日本人不损害他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一次次助纣为虐,做出了许多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事情。最可恨的是应日本人的要求封闭滇缅公路长达三个月,给中国的抗战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就在不久以前,驻缅甸的英军还公然将在缅境内的一批美国援华军需物资占为己有,并擅自闯入中国运输管理局,强行取走卡车150辆。面对这样的盟友,如何让人不气愤

蒋介石其实十分瞧不起这个日薄西山的老大帝国,军队纪律松弛,斗志涣散,战斗力相当差,早巳被德国人打成了一只病猫,但在

中国人面前,他们却依然处处显得强横霸道,目中无人。他们对中国轻侮巳至极点,实际上根本不愿意将中国作为平等合作的盟友对待,这更让民族自尊心极强的蒋介石厌恶透顶。

但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缅甸作战关系到滇缅路的安危,与中国的利益息息相关,蒋介石也只得强压怒火,努力挤出笑容:“韦维尔将军阁下,我们还是以大局为重,大家不远千里来到中国,研究在东亚最有效的陆海军行动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拟定完整的计划和组织永久机构无论对中国还是贵国都是有益的。缅甸问题,希望阁下能看得长远一点,不要只局限于一国一时。”

韦维尔根本不予理睬蒋介石提出的全面反击计划,独眼里流露的满是不屑:“缅甸的确防务空虚,贵国可以派兵入缅作战,但是……”他仅剩下的一颗眼珠子闪灼着狡黠的光芒,开始一一罗列对中国入缅的人数和入境时间的各种烦琐要求,“我们希望中国的盟友在开始采取你们的行动之前,能够严格遵守我们大英帝国的规则,我相信,这对我们在缅甸的合作都有好处,当然,可能你们散漫的中国人也许还不习惯……”

蒋介石的忍耐终于超过了极限,暗骂这只自以为是的独眼老狐狸,一脸愠怒地说:“我不知道贵国到底是如何看待形势的照阁下这些规则拖下去,日本人恐怕没有这个耐心。他们威胁的可不单是中国!到底是否支持中国抗战,就看将军阁下的态度了!”。 最好的网

中国远征军 第一节(5)

何应钦在一边终于也忍不住了,讥讽地对独眼将军说:“不要中国人进缅甸阁下完全可以明说。中国也可以把在缅甸的所有租借物资全部退还美国,撤回中国驻缅甸人员,停止中、英、缅的一切形式的合作,坐视贵国和日本人抗衡,相信这应该是阁下乐意看到的局面吧。”

美事代表团团长勃里特将军一看事情要闹僵,赶紧两边调解,一边作手势安抚蒋介石,一边转身递眼色示意韦维尔道歉。

蒋介石冷冰冰的对韦维尔说:“中英两国唇亡齿寒,形势不容懈怠,情况危急,贵国在东南亚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我国派遣10万精兵入缅相助,也是帮助维护贵国利益。将军阁下请慎重考虑!否则,不要到时怪我们中国人不够朋友!”

同样被激怒的韦维尔,一只独眼瞟也不瞟蒋介石,涨红了脸,提高音调对勃里特将军说:“难道中国人希望来解放缅甸吗那真是大英帝国的耻辱!我们根本无须中国人援助,只要将美国的援华物资拨给我们就可以了!”

重庆会议消息传到华盛顿时,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华盛顿也在召开阿卡迪亚会议,正在对盟国在全球的总战略作出规划,确立欧洲战场为重心。

重庆风波引起了美国的不安。

美国人再清醒不过的看到中国战场能有力地吸引和牵制住日军,大大减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压力。中英关系的不睦,会损害美国的重大战略利益。所以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在越南、泰国和缅甸的盟队也统由蒋介石指挥,并在重庆设立一个联合计划参谋团。这样可使中国在总战略中发挥作用。

丘吉尔大为不满,认为美国对中国在全面战争中所能作出的贡献未免估计过高,只同意中国

战区包括中国大陆和越南、泰国。他还高傲的宣称自己当英国首相不是来给大英帝国送葬的,而是要充分维护她的利益。

罗斯福对他的态度十分恼火:自己在缅甸战场虽然自顾不暇,却又不愿让中国人c手缅甸事务,英国人实在短视和自私!

罗斯福清楚,中国人的参战,不仅对亚洲战局至关重要,对在欧洲巳经焦头烂额的英国也很重要,只要拉着中国人在亚洲坚持抗战,英美就可集中力量对付德国人。作出这样的安排对于盟国不论是在战时还是在战后都是有利的:蒋介石不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指挥权,因为在中国没有盟军可以指挥,在泰越地区盟军亦无作战计划,这不过是个荣耀的虚衔。

于是,罗斯福不顾丘吉尔的不满,邀请中国为联合国“共同宣言”的发起国之一,与美英苏共同领衔。

1942年1月1日,26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意见和安排,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列于美、英、苏之后,在宣言上领衔签名。宣言约定“加盟诸国应尽其兵力与资源,以打击共同之敌人,且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表明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蒋介石对罗斯福总统 “欢迎中国列为四强之一”兴奋不巳,1942年12月29日,蒋介石接到了罗斯福的一封加急密电:

“致蒋介石将军阁下:

中国为保证在对敌斗争中有效平等合作的共同努力得以形成,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应有一个最高领导人来掌握英国、荷兰、美国的军力。这就适当地显现出对中国地区的联合军力该有个相应的领导者。在这个地区我们建议开始时应包括泰国和印度半岛这些联合军力容易进入的地方。在英国、荷兰政府的代表同意下,我希望由您来承担指挥现在或将来在中国国内的联合军力。

按我们的想法,为使这样的领导有效,应该马上成立一个联合计划组,成员来自英国、荷兰、美国、中国政府。如果您认为是可行的,而且苏联同意,那么再好不过……此举足使中国战区与联合联代表也应该包括在内。这些人应该在您的最高领导之下。西南太平洋及英国在印度军力的领导者都应该与您总部有最密切的联络。有一个联络官系统联络三个总部是最理想的。

这个安排将使您的计划和影响力在指导各总部的战略中发挥作用。您在这方面的观点我非常欣赏。

富兰克林d罗斯福”

接到美国总统的密电,面对罗斯福的“商榷”,蒋委员长兴高采烈地接受了。

昔日还是一贫弱之国的委员长,一夜之间成了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心情的确有春风得意之感。他请派一名得到罗斯福充分信任的美军将领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俾得联合作战之实效”。

“俾得联合作战之实效”这样一句充满了东方人的智慧与玄机的语言,后来的事实证明罗斯福和他的幕僚们要想准确无误地理解它的丰富内涵需要长达数年的时间。

中国远征军 第二节(1)

然而,无论国际形势当时变化,对中国而言都好不到哪里去。

距义和团运动不过30来年,在列强的眼里,中国人根本没有什么国际地位可言。一个国家在国际间一旦没有实力,就没有了

筹码,没有筹码,就会变成别人的筹码而被轮番出卖。中国人不但被战场上的对手所轻侮,就连同一战壕里的盟军,也很难给予最基本的尊重。

中国人,就是在这样一种尴尬窘迫的状况之下,扛起了一场不得不打的民族战争。

尽管韦维尔在中国统帅面前口气强硬,但英国人在缅甸的军队却没能同样强硬的阻挡住日本人的进攻。

战争初期,对英美盟国来说,无疑是一段充满灾难、耻辱和不堪回首的日子。盟军到处惨遭败绩,狼狈不堪;日本人频频得手,取得一连串震惊西方世界的奇迹般的胜利。

在殖民地统治者位置上坐得既舒适又安稳的英国人这下再也顶不住了,被打得措手不及、落花流水、p滚n流。

此时远东战局巳经日趋恶化。

蒋介石对他新添的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一职觉得理所当然,非他莫属,也就未作谦让。但他接受这个职务后,考虑到如果中国战区内没有英国人、美国人参加战区司令部工作,他不就成了个光杆司令吗美国不来人也可,但总要在战略物资上有所支持吧!

于是他向罗斯福提出,要一名美国高级将领来中国担任战区司令部参谋长。考虑的目的在于:一是由美国人来当参谋长,才能体现中国战区的国际性;二是蒋介石担心指挥不动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以及英国的殖民地军队,纸上谈兵的中队入缅作战一事,至今还束之高阁,要想顺利实施,必须有美国人居中调解才成;三是由美国人当参谋长,他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直接向美国政府要钱要枪要炮。

罗斯福也想派一个人去中国战区工作,不过,他的动机却与蒋介石不一样。美国向中国战区拨款和支援数量可观的武器装备,这些款子和武器装备是美国纳税人的血汗,他不想像败家子一样,大手大脚地花这笔血汗钱,必须派一个既懂军事指挥,又会搞经济核算的当家人去中国,为美国人管理好这些款子与物资。

物色人选的任务交给了陆军部长史汀生和马歇尔。

他们瞄准的第一个人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担任过美国远征军的总参谋长、现第1集团军总司令德鲁姆中将。此公狂妄自大、桀骛不驯,对参谋长马歇尔曾屡有不恭。派他去中国,既可以满足蒋介石提出的条件,又可以使马歇尔摆脱掉这个难以驾驭的家伙。

狂妄的德鲁姆听了史汀生和马歇尔的谈话以后,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必须带两万军队、500架飞机、30艘军舰到中国,如果不答应这个要求,就另请高明。

史汀生只得耐着性子反复劝说:“我亲爱的将军,美队的任务是什么,我想你应该很清楚。我们数量还不算太多的可爱的士兵有更需要他们去为祖国战斗的地方,没法再把我们更多可爱的孩子们派去中国。再说,中国人他们并不缺部队。将军去中国主要任务是协助蒋介石指挥东南亚作战,监督中队用好美国的援助经费和武器装备,帮助中国人训练军队,提高战斗力,方便发动决定性进攻。”

德鲁姆不听这一套,十分生气地说:“真是笑话!我一个堂堂的集团军总司令去中国,难道就是去管管那些钱物如果是这样,我的太太比我会算账,不如派她去算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远征军 第二节(2)

史汀生和马歇尔哑口无言,面对面摇头叹息,只得另选他人。

陆军部长想到的第二个人选是德鲁姆手下的第3军军长史迪威少将。

实际上几天以前,史迪威就从马歇尔那里得知了这一消息,只不过当时确定的人选是德鲁姆中将。史迪威还乐观的认为:“从各方面来说德鲁姆都是个合适的人选。”他的副官多恩更是风趣地说:“蒋介石是个自命不凡的人,那就让我们给他派一个全美国最自命不凡的家伙去和他打交道吧!”

史迪威没有想到,这项任务最后会落到了自己头上。

史汀生、马歇尔轮番和史迪威谈话之后,他们认定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史迪威曾4次赴中国工作,总计时间长达十几个年头,其足迹遍及中国各省市,他对中国了如指掌,并且掌握了关于中队的许多第一手丰富材料,有足够的经验帮助美国对付那些将来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史迪威除了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与中国的高层人物均很熟悉,和方面周恩来、叶剑英关系也很密切,考虑到这些,美国人相信应该可以有效地协调国共两党关系,加强中国的抗战力量。

于是,马歇尔向史迪威明确了派去中国的任务:“你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同盟国的关系,消除分歧,监管滇缅路运输,同时使中国的各派力量联合起来,争取掌握指挥权,给他们下达总体的作战任务。美国会在经济上和装备上给予大力支持。”

史迪威有些顾虑的回答说:“我最担心的是指挥权问题,只要有指挥权,这些事情都是不难办好的。我希望能就此问题能得到蒋介石的明确答复”。

马歇尔表示:“我们会向宋子文提出这个问题。并且,为了使你更好的完成任务,你将光荣的晋升为中将。”

随后,宋子文接到了美国准备派史迪威赴华的决定的通报,通报详细提出了史迪威所应享有的职权:第一,监督和管理美国援华军用物资的分配与使用;第二,在蒋介石的统辖下,指挥所有在华美军及经指定的中队;第三,作为美事代表,参加在中国举行的一切国际军事会议,并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第四,管理和改善中国境内的滇缅路运输。为使中国能接受这些要求,史汀生表示将增加华南和缅甸地区的美国空军,并向所有交由美方指挥的中队提供全部武器装备。

接受了最后决定的史迪威觉得自己像只“烤熟的山羊”终于被送上了祭坛。

但他还是立即着手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认真研究了有关中国问题的各项文件,详细了解了包括越南、泰国在内的中国战区情况,以及缅甸的情况,并且与向中国提供租借物资的各部门取得联系,并且和来美国的英军驻印度总司令韦维尔进行了会谈,了解了英国人至今没有允许中国的两个军进入缅甸的情况——英国人对中国盟友的歧视,让史迪威深深感到了自己即将面临的任务的艰巨和复杂。

1月29日,美国宣布了史迪威的赴华使命。同时,国会于二月初通过了一项前所未有的5亿美元对华巨额贷款。陆军部还准备通过海运,向中国派去400名军事教官和技术人员,帮助训练中队,教会他们使用美国的武器装备,并向他们传播美国的战术和技术。当然,这也是美国的战略需要。

出发之前,罗斯福总统亲自召见了史迪威,

在他们这次20分钟的会面中,罗斯福滔滔不绝的谈话几乎垄断了全部时间。一向沉默寡言,绝不多说一句废话的史迪威感到坐立不安。 电子站

中国远征军 第二节(3)

罗斯福似乎没有兴趣听史迪威对此行的看法和建议,也不想了解这位史汀生和马歇尔十分赏识的陆军将领。史迪威也难以在一时间找到可以和总统好好沟通的方式。没有能够在对华问题上达成一致的基础,这给史迪威的后来的赴华使命留下了严重后患。

好不容易找个空子,史迪威向罗斯福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是否有信要带给蒋介石”

事先他通过史汀生向罗斯福提出了这一要求,希望罗斯福能给蒋介石写一封私人信件。显然,罗斯福并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摇摇头,稍稍停顿了一下,想找出几句振奋人心的话来结束他们的会面。最后,想了想,他说:“告诉蒋介石,我们永远支持中国的事业,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直至中国收复全部失地。”

史迪威离开时,很难描述自己心情。

世界因太平洋战争的突然暴发而震动,也随之发生了可以预知和不可预知的重大变化。

对中国来说,太平洋战争突然爆发使遭到日本痛击的美国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力度,但是美英军队在东南亚战场上丢盔弃甲一败涂地,中国在凶焰万丈的日本人面前很快便显出更大的危机。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象征性的援华运输逐告中断,;随着日军侵入法属印度,滇越铁路切断;珍珠港事件二周后香港陷落,又一条补给线中断;西方援华物资只能经滇缅公路通过仰光辗转运到昆明。在这样的形势下,到1942年1月,援华物资运输总量巳经从正常的月35000吨剧减为不足6000吨。

陈诚一次前往夫子祠兵役干部训练班作报告时便讲:“自‘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种战略和各种民用物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配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从西方进口。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联系,中民无异于困守孤城,坐以待毙——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

为防止日军乘虚而入夺取澳洲和整个太平洋,美国一如既往的期望中国战区长久地拖住百万以上的侵华日军。

缅甸战场已经不仅仅是东方战略的要求,而是历史形成了它在全球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西南诸省,特别是四川,也就成为了支撑抗日战争的最重要的后方基地。

中、美、英联席军事会议结束后,蒋介石在“尧庐”外厅接见了中外记者的访问。

英国路透社记者首先提问:“委员长如何看待战争前景”

美联社记者接着发问:“据我所知,目前形势对中国相当不利。万一缅甸不守,滇缅公路被日军截断,请问中国政府有能力应付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

蒋介石挺着腰,从容答道:“目前日寇气焰虽盛,但毕竟乃一区区岛国,英美军队虽连遭挫折,但只要齐心,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亚洲战场,破敌指日可待,诸位先生对战局大可不必如此悲观。我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透

露一个消息。鉴于亚洲乃至我国的局势日趋严重,我国政府巳作出决定:不日将出兵缅甸,与日寇决一死战。”

记者席中响起一片议论声——无疑,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重大新闻!

塔斯社记者赶紧提问:“请问蒋委员长先生,中国出兵有必胜的把握吗”

蒋介石镇定的点点头,提高声调说道:“日寇虽然气焰嚣张,逞凶一时,但事关我中华民族之存亡绝续,我军乃堂堂正义之师,与日军不共戴天,此次入缅作战,我军必然人人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

泰晤士报记者发问:“请问中国出兵还有其他背景吗”

蒋介石稍加思忖,字斟句酌地答道:“绝非本人危言耸听,此番日军倘若吞并缅甸,不日必然大举入侵印度,进军中东,一旦日德两凶在埃及、伊拉克会师,世界从此就再无宁日,盟军也将陷入绝境。当前缅甸不保,印度也危在旦夕。因此中队入缅,其目的不仅保障滇缅交通线,更为保障盟军统一战线大业!”

“号外,号外,中国即将出兵缅甸!”第二天,重庆上下城大街小巷到处都响起了报童的叫喊声。

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一番高瞻远瞩意义深远的谈话被突出地刊登在《中央日报》及国内外各大报的头版位置上。

在长达4年半与日军惨烈缠杀巳经精疲力竭山穷水尽的中国,居然宣布即将出兵缅甸与日军在另一战场交锋,这一重大事件立刻成为影响中国、亚洲和世界局势发展的最新热点。

中国远征军 第三节

1942年2月11日,史迪威与他的参谋班子开始了他前往中国的漫长历程。

与史迪威同机而行的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35人组成的幕僚班子,主要由他指挥的第3军军官为主。另外,还调来了一位年轻的夏威夷华人迪克扬上尉。

史迪威曾认为自己十几年的中国工作经历足以让他了解中国,但不会想得到深奥的中国人让他难以理解的东西太多,一场使他以后身心难安的斗争已经在自美国出发之初就埋下了伏笔,等待着他。

史迪威在腊戌礼节性地和正在当地主持召开中英联合军事会议部署中队入缅作战的蒋介石夫妇见了一面,随即匆匆经昆明飞抵重庆。

他被安排住在嘉陵江边李子坝的一幢西式别墅里。

春寒料峭的重庆之夜对于刚从闷热的东南亚脱身出来的史迪威来说感到精神勃发。

安顿下来后,3月6日,史迪威正式拜会了蒋介石。

三年多以前,史迪威在重庆与蒋介石有过会面,如今,史迪威眼中的蒋介石依然是老样子:脸上保持着是似笑非笑的矜持表情,严肃中透露出圆滑,笔挺的黄军装一直扣到领子,光光的头特别显眼。史迪威暗暗在心里嘀咕:“真是像极了一颗花生米!”

美国要史迪威扮演的角色与蒋委员长的原意有很大的差距的。他身兼6项重要的职务:一、美国总统代表;二、在缅甸中美军司令官;三、对华租措物资总管;四、滇缅公路监督人;五、在华美军空军指挥官;六、中国战区参谋长。

他开始向委员长谈及自己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和职责,大概是面对委员长极有分寸、礼貌得甚至有些呆板的礼节,史迪威也显得极为刻板

,本来就不善言辞,此刻更加木讷,还偏偏未谈自己所担任的中国战区统帅参谋长一职,在脸面意识很强的蒋介石看来,这是史迪威有意傲慢,故意忽略自己指挥的权威。

盯着这个美国“刺头儿”,蒋介石脸上慢慢起了一层y云。

等史迪威讲完,蒋介石似笑非笑,尽量用平和的语调一板一眼的、字斟句酌的开始向史迪威介绍目前缅甸战况。

他告诉史迪威,目前英国方面情形不容乐观。他们从鸦片战争开始就从未对中国友善过,但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在英国人统治的地区,他们不想打,中国却不得不打。

最近,英军在锡唐河一战中遭到惨败,这一败,通往仰光的门户巳经d开,中国无数军需物资即将落入敌手,中国人再不能坐等下去了,中队必须入缅保卫仰光。

助纣为虐又自食其果的英国人现在也感到火烧眉毛了,总算勉强同意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入缅,会同英缅军作战。

抗拒中队入缅的韦维尔最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向丘吉尔主张弃缅保印,尽快撤出全部英军。丘吉尔还算明智,没有一味听从韦维尔的建议,改派英国名将亚历山大勋爵赴缅接替驻缅英军司令官赫顿的职务,赫顿改任参谋长,一起负责缅甸防务。

谈到这些情况,蒋介石情绪极端愤概,他急于想知道如果缅甸战端一开,所需战争物资供应通道在缅甸受到影响时,印度方面的美方后勤处能否为中队提供物资保障,他目前尤其担心美军空军主帅会主要听命于英国人的指挥。

史迪威将军的回答让蒋介石喜出望外,也一扫刚才他在介绍自己职务时的重大疏漏而产生的强烈不快。

“委员长先生,我向你保证,美军第十航空队绝对服从我的指挥,而我绝对服从你的指挥。”

蒋介石欣喜他认可自己当然的指挥权之余还是忍不住告诉史迪威:“英国人没有和我们达成缅甸的军事防务的一致意见。所以,中国在缅甸军事行动的部署和计划还没有制订。现在只有第200师深入缅甸南部,其余部队目前都处于待命状态。我们需要在对付日本人之前,先要一起来探讨如何说服我们的盟友!”

缅甸危在旦夕,英国人对等待前去帮助他们的中国盟军竟是如此提防的态度,这让史迪威心焦不已。

3月8日,就在蒋介石正式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即将入缅指挥中队作战时,传来了仰光陷落的噩耗。

3月11日,早已坐不住的蒋介石通知史迪威,他巳经命令第5军和第6军拨归他指挥,已在腊戍的军委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可作为他的助手,杜聿明、甘丽初两位将军也将服从他的指挥。当天史迪威就由重庆飞往了缅甸梅苗。

次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正式成立。卫立煌被任命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在卫未到任前由杜代理。中国远征军第1路编成3个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辖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第96师,师长余韶,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第6军,军长甘丽初,辖第49师,师长彭璧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编第55师,师长陈勉吾;第66军,军长张轸,辖新编第28师,师长刘伯龙,新编第29师,师长马维骧,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仰光落入日军之手后,英国在缅甸的军事、行政首脑机构都迁到了缅甸北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梅苗,所以被史迪威先期派遣到缅甸的弗兰克多恩中校也把史迪威的总部设在了这里。

史迪威先期派到缅甸的多恩等他一到,立即向他全面深入地介绍了缅甸战局的情况,形势比预先想的要糟糕得多:要和敌人打仗,但对对方的情况却一无所知,当地的缅甸人根本不愿配合,而且绝大部分都支持日本人,给日本人当向导、送情报、提供帮助,在英国人占领区放火炸桥割电线扒铁路大搞破坏,强烈地盼望着日本人将他们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解救出来,而对英国人和中国远征军非常敌对和仇视。

电子站

中国远征军 第四节(1)

1941年12月15日,一个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日子。

中央陆军大学学员徐小冬是在熄灯以后突然被人叫起来的。

当时的情景同寝室的同学过了很久还能清楚地记起:黑暗中突然进来了两个人,一个从声音听出来是班上的主任教官,与此同时屋外还站着几个黑影。徐小冬被带出去后,主任教官便很快将他的东西收拾起来。不一会儿,外面就响起了汽车的引擎声。以至于徐小冬神秘消失以后,同学们一致猜测他们的班长一定是在外面犯了啥大案要案,被军法处给秘密处置了。对于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高材生落到如此可悲的下场,同学们除了感到惊讶便是为他惋惜。

徐小冬当然没有被送上刑场,而是被送到了白市驿军用机场一间警卫森严灯火明亮的大屋子里。

最新小说: 妈妈和同学的秘密 美丽人生 丝袜美母柳梦曦 猎母行 我的母亲柳菁英 天纵男人花 色气妈妈诱惑初中生儿子 夺母传 堕落天使之恋母不归路 我的奇妙乱伦之旅